《阴符经》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!

2020-4-24    elvin 随记

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!

       上篇开头十个字,开门见山,不讲闲话,直接就讲核心。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”, “尽矣”,全部都在这里了。也就是说,整部《黄帝阴符经》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就在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”这八个字,就是天道、天行。道的层次是最高的,“行”就是道由“体”启“用”,开始运转、流行,我们甚至可以画出其轨迹,就像《易经》中的十二消息卦。“剥极而复,天行也”, “七日来复,天行也”,剥卦、复卦的《彖传》都讲“天行”, “天行”也是乾卦《大象传》的概念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整个宇宙的日月星辰都有规范的运行轨迹、周期,那个现象就是“天行”,显现在外头。人有人的行,天有天的行。自然现象的种种演变、运转,自强不息,就是“天行”,也是自然的运转规律,这种现象可以由观察得知其运行轨迹、规律。这些规律没有人能改变它,我们要“执天之行”,即一定要把天行的自然规律紧紧抓住。“执”,就是要抓紧,不能松掉。因为形势一定是按照规律演变,不能松脱,要执,要守,还要信受奉行。“执天之行”前面为“观天之道”,天道是根本看不到的,要去体察,需要“仰观天象,俯察地理”。“天之行”后面一定有“天之道”,一定有规律、道理,即变易、不易、简易的规律,要用观的功夫,就像“乾道变化”我们看不到。可是因为“乾道变化”,我们才看到“各正性命”;由“云行雨施”,我们就看到“品物流形”。所以,我们要通过变化去尝试观察、观想,去想天道是怎么回事。《老子》第一句就讲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,可知,天道没有那么容易,不是掌握知识就能对应,也不是一般的世俗智慧能够体验、体证的。

      如果能够“观天之道”,就会如《易经》观卦《彖传》所说的“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”, “神”是动词,即把天道发挥得淋漓尽致,阴阳不测到最高境界。人去观天之神道,表现在可以看得到、体察到的现象——“四时不忒”,对春夏秋冬的观察精确到极点。

      “观天之道”是第一步,“万物静观皆自得”,下面就要按照天行来决定我们人生的奋斗。“执天之行”,要谨守天道、天则来行事。人生就是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”这八个字,没有别的,真的是“尽矣”,人的成败、是非、祸福全在这其中。就像《易经》所说的,顺天之行,就能达到“大人”境界——“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”。“先天”是反应快,但是仍然是用天道的必然规律,只是更早发现,后来应验了。“先天而天弗违”,因为天也是按照这一套,大人的高瞻远瞩也是按照这一套,只是比天还快,还没有任何征兆前就已经布好了局,最后形势发展确实也是如大人所料。要是稍微慢一点,至少也是“后天而奉天时”,看到时机来了,赶快抓住,按照自然的规律去理解、推导,思患预防,趋吉避凶。

      所有的智慧就在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”这八个字。先观再行,“观”是思想观念,是观察的境界,先了解、认知,认知之后有心得,就按照心得、规律去行动。先知而后行,所以,“执天之行”的前面是“观天之道”。如果只有“观天之道”,没有“执天之行”,就没落实。知而不做,知而不行,都是空。

      很多人对佛教的《心经》都会朗朗上口地背诵。《心经》就是先观而后行:第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是“观”——“观自在菩萨”,而第二句第一个字就是“行”——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”。这时智慧之光就可以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”。这一点不容易,我们永远都做不到。五蕴都空,就不会有任何障碍,可以直探本源,能够帮助你度一切苦厄。要是还陷在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”的五蕴之中,当然苦厄就不可能统统解脱。毕竟,有的苦厄你可以咬牙承受,有的苦厄就让你受不了了。这是因为陷在五蕴的假象中,所以要破五蕴之苦。也就是剥极而复的意思,把假象都剥光了,真相自然就呈现;要是没有剥光、剥净,还是不究竟,脱离不了苦厄。

        先观而后行,人生就是这样,观了一定要记得行。没有行的观,不算数。如果没有观的行,就一天到晚乱来,缺乏正确观念的指导。

       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”说得很圆融,没有说“观人之道,执人之行”,因为人有很多欠缺,有欲望、业障的羁绊,一天到晚犯错,一天到晚造业,只能往天道修正。整部《易经》也是在教我们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”,没有别的,就这么做。

       天道是最高的境界,天行是按照天道行事,除了天道、天行,还有天命。《易经》中的临卦讲天道,无妄卦讲天命。“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”,是无妄卦;“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”,是临卦。但是道比命大,临卦第二爻“咸临,吉无不利”,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?因为它契合天道,不必去管天命,所以“未顺命也”,只需“咸临”无穷的创意。

      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”,我们也可以看成乾卦和坤卦。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”,一个是知,一个是能;一个是正确的理解,一个是充分的实践。如果“观天之道”是属于乾卦“知”的境界,“执天之行”就是坤卦“能”的境界。有没有这个能耐,有没有这个耐心,“地势坤”,要接地气,要在广土众民中顺着现实的形势,把乾卦高高的理想落实,是最难的。“地势坤”的“势”,执力为“势”,落实确实需要力道。

选自刘君祖《新解黄帝阴符经》

标签: 阴符经

发表评论